“衢门……嗯,有道……”荀质看着山径半道石壁之上龙飞凤舞的有道二字,“……行衢道者不至?亦或是有其他之意……”
*******************
此时在桃山之上,守山学宫之内,斐潜正和蔡邕坐在一处,看着陆陆续续来到学宫的学子们。
今天只是开学而已,就已经来了不少的学子。
当然学宫之上能够容纳的学员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如果来得迟一些,可能就没有办法住在桃山之上了,而没有能够住在山上的,就算是说自己是学宫的学子,似乎也是低了一头,因此便有许多学子早早就来到了平阳,为的就是能够第一时间在开学的时候顺利入学……
“子渊,学宫大殿之上为何不奉周公?”蔡邕捋了捋胡须,然后看着斐潜,皱着眉问道。
蔡邕本身是比较赞成古文经学的,因此才问立周公之像而不是孔子之像,这一点刚好也是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一个根本的分歧点。
今文经学推崇的是孔子,认为所有的经学都是来源于孔子,因此就将孔子神圣化,作为知识的化身,所以在学宫之中多立孔子的画像或是雕像。
然而古文经学却认为所谓的四书五经并非全部都是出至于孔子,而是记载上古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史书而已,并非神圣化的东西,因此古文经学推崇的是周文王,认为周公所在的王朝才是所有华夏之礼的开端,所以多立周公画像。
蔡邕问斐潜的话语,并非只是问一个画像而已,而是问斐潜对于整个学宫的经学体系的态度和立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