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明查暗访,切断勾结。
“走私能成规模,必有内应。可密派钦差赴江浙,明面上巡查海防,暗地里彻查地方官员、豪绅与走私团伙的往来账目。
尤其是近日突然阔绰的商贾,或频繁出入港口的生面孔,皆需重点盯防。”
其二,以利诱之,分化瓦解。
“走私者无非求财。可张贴告示,凡主动举报走私线索者,按货值重赏;若能指认同伙,更可减罪。而接应的豪绅——”
他眸光一冷,“抄没家产以充军饷,看谁还敢铤而走险。”
其三,借力打力,清剿倭患。
“倭寇探子混入,必绘图记录。可故意‘泄露’几处虚假布防图,引蛇出洞。同时令水师伪装成商船巡逻,一旦发现敌踪,立刻合围剿灭。”
他语气不疾不徐,却字字如钉,钉死了问题的要害。
康熙眼底闪过一丝赞赏,却又故意追问:“若倭寇不上当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