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六九章 盛世景象 (2 / 6)

作者:公子許 最后更新:2025/7/26 19:56:20
        “教育”这四个字,几乎从未在论钦陵的脑海之中出现过,连想都不敢想,大唐却做到了?

        官员便给他解释,“教育”的费用由皇帝陛下的内帑下拨一部分,这份钱与国库分开,属于皇帝的私产,而后一些穷乡僻壤则由魏王殿下主持的“文化振兴会”进行捐赠,形成整个大唐的教育体系……

        这仍让论钦陵震惊。

        皇帝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

        一个皇帝有那么多钱,难道是好事吗?

        譬如松赞干布,自然是有族产的,也有一些“灰色收入”,但皇帝也好、赞普也罢,想要充盈内帑要么卖官鬻爵、要么增加税收,这些收入增多就意味着国政腐败、民不聊生……

        路途之中,穿行各地的商贾络绎不绝,这些商贾南来北往、东奔西走,将各地的特产货殖贩卖至天下各处,然而沿途出入城门却并不见收税的税卒、小吏,后来才得知大唐历经多次商税改革,如今绝大部分商品只在购买、销售的时候收两次税,运输途中严禁各种苛捐杂税。

        论钦陵可不仅仅会打仗,治理内政也是一把好手,清晰认知到这种税收政策将会大大促进商品之交流,使得商业空前繁荣。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的道理他自然懂得,但是在吐蕃,穿行于思路之上往来的商贾却要经受层层盘剥,由伏俟城抵达逻些城的商队,往往要交出货物本身等价甚至两倍的税赋,这就导致能够行商的商贾只能是那些大家族、大部落。

        途中宿于驿馆,时常见到三五成群的学子穿着长衫,他们白日坐在树下、晚上坐在庭院,或是饮酒、或是饮茶,高声阔论、恣意谈笑,每一个都是那么意气风发。

        询问得知,前不久朝廷下发皇帝诏令,明年也就是仁和五年将会开设科举,而这些学子都是京兆府户籍,在外游学之时得知消息,忙着返回家中备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