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缴获多少牛羊?能占据多少土地?
缴获的牛羊再多,没等驱赶回国内便死了大半;占据再多的土地,还得需要派遣军队驻扎;至于俘获人口……中原王朝多得是人口,要那些腌臜腥膻的胡人作甚?!
所以,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对外战争从来都是亏本的,区别只在于大亏还是小亏、是否达成战略目的。
这也是主要由儒家所构成的文官集团赖以反对战争的主要理由,付出与收益很多时候完全不成比例。
既然打仗注定是要赔钱的,且还有战败之风险,何如谈判以解决争端呢?大不了就是赔些钱,若担忧国内舆论,那便给赔款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譬如“岁币”,反正中原王朝地大物博、物阜民丰,区区“岁币”何足道哉?
甚至于在某些时候,文官集团为了遏制军方,甘愿将无数将士血肉白骨换来的领土拱手让人,美其名曰“止损”……
只要不打仗,权力便紧握于文官手中。
反之,文官则无法制衡军方,被迫将更大利益让出。
而且,每当争论战争与否,文官们都会提及一个经典案例,让反对者无可辩驳:似隋炀帝那般举国之力征伐高句丽最终导致亡国,简直就是“好战必亡”的典范……
第两千二七章好战不一定亡!
刘洎蹙眉:“你这是谬论!所谓的赚,也当是在胜利之时才有可能,若是败了,无论你战前如何算账都是白费。而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即便常胜不败的英公,难道就敢断言下一场战争必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