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则不然,他说“性恶”,人之本性与野兽无异,皆趋利而避害,而凡是好的、有价值的东西,都需要通过努力而获取,而这种努力即是“善”,所以人性需要教养才会“善”,“善”是需要学习才能得来的,“人性之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现在城楼下那些观刑的寻常百姓,见残酷之法却津津乐道、群起而哄然,何曾有恻隐之心?
房俊给他斟茶,缓缓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人性之善或恶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认知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并且去做善事、杜绝恶事,此之为‘知行合一’也。”
当他搬出华夏五千年唯二之圣人“知行合一”学说,顿时震得杨师道惊诧莫名而又醍醐灌顶!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杨师道激动地白胡子直颤,一把抓住房俊手掌,满脸潮红:“闻君一语,得窥大道矣!好一个‘知行合一’,二郎此番见解或可比肩孔孟,天下奇才!”
“咳咳!”
房俊虽然“借鉴”了不少诗词歌赋,可当下堂而皇之的“引用”王明阳之学说使得杨师道震惊失色,仍旧感到尴尬。
赶紧岔开话题:“以我之见,割上几刀便终止行刑吧,回头您去劝谏陛下一番,做出一个姿态震慑人心已经足够,若当真将人凌迟致死,恐怕一个‘暴君’的骂名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洗脱了。”
城楼下观刑的百姓一致叫好,认为乱臣贼子就该处以极刑,陛下杀伐果断堪称一代明君……但他们说了不算。
话语权是掌握在士人阶级手中的,谁是士人阶级?便是当下的朝廷官员、世家门阀,这些人面对“剐刑”横空出世尽皆战战兢兢、兔死狐悲,唯恐有朝一日这般酷刑施展至自己身上,必然是要强烈反对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