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房俊必须未雨绸缪,构筑一条即便洪水滔天亦能自保阵线的堤坝。
对于李承乾的态度倒是没有太多抱怨,因为他比谁都清楚李承乾的性格,仁慈也好、宽厚也罢,都是有限度或者要置放于一定环境之下的,一旦自身缺乏安全感,惊疑、猜忌、气量狭隘等等缺点就会瞬间放大。
否则历史上也不至于在感受到兄弟们威胁到储位之后非但不思过改过、反而造李二的反。
不少史书上评论其行为是“孤注一掷”,其实并不妥当。
“孤注一掷”的意思是还有一丝希望,可当时的李承乾纠集了一批阿谀逢迎、做梦都想着从龙之功的乌合之众,去造他如日中天、威望绝伦的父亲的反,哪里有半分胜算?
根本就是取死之道。
还有说此举纵然愚蠢,但毕竟有大气魄……可哪里是气魄呢?只不过是重压之下心理崩溃不得已采取的搏命方式而已,否则兵败之时就应当自戕以明其志,而不是在追随他谋反的众人尽数被屠戮之后选择苟延残喘。
这是一個没有气魄的人,看似暴戾狂悖,实则软弱懦弱。
而这也正是当初房俊选择支持李承乾登基的原因之一。
一则李承乾乃是嫡长子,由他登基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内部损耗,再则性格软弱的人容易控制,能够让房俊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于国于民有利但对于皇帝却有一定损害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