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处的堡垒很是简易,未免未及完工吐谷浑骑兵便来攻,所以只是修筑了一座不足一丈高的平台,使得敌军战马无论如何不能冲上来,然后正对山口的地方砌了一道矮墙,上有箭垛。
矮墙前方挖掘陷马坑,内中埋设尖刺,缓解敌军的冲锋强度。
矮墙直接延伸到两侧谷口,只不过由于左侧弱水汹涌澎拜,河岸尽是松软的泥沙,无法砌墙,有可能使得吐谷浑骑兵突破。不过那也只是不足丈余宽的一道缺口,纵然吐谷浑骑兵全力冲锋,在唐军的火器、弓弩封锁之下,也过不去几个人,对大局无甚影响。
整个工事将山口严严实实的堵起来,等到吐谷浑骑兵来袭,面对就是这样一道铜墙铁壁。
在冷兵器年代,这样看似简易的工事,却完全可以抵消掉骑兵的冲击力。一旦丧失了冲击力,吐谷浑骑兵就只能下马步战,方有可能冲上堡垒。
但是下了马的吐谷浑军队,又凭什么同“天下步战第一”的唐军交锋?
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而已。
整个大斗拔谷山口都变成了一个忙碌喧嚣的大工地,数千兵卒赤膊上阵,挥动头,推着小车,搅拌水泥,运输石料,一座堡垒飞速拔地而起,将山口堵得严严实实。
无论是右屯卫的兵卒,亦或是从附近募集而来的农夫,这一刻浑然不知疲累,充满干劲儿。
古往今来,农耕民族在对战草原蛮族的时候往往吃亏,唯有身处于城池之中,才能有充足的安全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