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二章 张老师 (4 / 6)

作者:书之贤者 最后更新:2025/7/24 2:29:45
        “不忙,你先安顿下来。”

        说着,苏浩叫来沈萍,让沈萍帮忙在公司附近租一个短期的房子。

        “不是酒店供不起,而是我觉得住居民房更有韵味,”苏浩解释道,“一日三餐,我们有固定饭店预定的员工餐。当然,喜欢自己做饭可以在房子里开火,有餐费补助。”

        “哎呀,阿浩你言重了,客随主便,我都可以的。”张松文连忙道,“我厨艺还不错,哪天给你露一手。”

        “是嘛,我做饭自认为也不错的,有空可以切磋下拿手菜。”苏浩笑道,“非必要的话,我都不喜欢住酒店。我喜欢住在闹市区,有人间烟火味。我觉得我们做演员的,一定要近距离接触这人间烟火,不然演出来的角色会很空,缺乏让人信服的力量。”

        张松文眼睛一亮,“阿浩你总结的真好,我在拍戏之余,一直致力于影视表演技巧及方法派表演的研究,我认为再高明的表演都不如‘真听真看真感受’来的真实。所以相比学院教授的表现派表演技巧,我认为方法派更适合我们影视演员。”

        众所周知,现如今影视圈有三大表演流派,即表现派、体验派和方法派。

        表现派源自欧洲,那边戏剧传承历史悠久,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D.狄德罗在《关于演员的是非谈》一文中,谈到演员表演时,主张刻苦钻研人物性格,创造“理想典范”,在每次公演时,演员应准确地像一面镜子那样把这典范形象真实地重现在舞台上。

        他反对演员只凭天赋和敏感,主张冷静和判断力,依靠对四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现象进行勤勉的观察,并用心模仿自然。

        19世纪法国演员哥格兰继承并发展了狄德罗的观点,在《演员的双重人格》一文中提出了“两个自我”论,认为第一自我的演员始终冷静地随心所欲地控制着自己的创造物第二自我,不论角色应如何激动,演员“在竭尽全力、异常逼真地表现情感的同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不为所动”,不能让角色“拐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