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端午节当天,倒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看呢。
食堂里,蒋师傅、七表爷带着各自的徒弟们,正忙不迭的收拾着待会儿要包粽子的糯米、蛋黄,还有大盆大盆的红烧肉,以及各种配料。
莲花婶儿跟小凤俩则收拾着一盆又一盆的毛笋壳,还有绿油油的芦苇叶。
他们本地包粽子还是习惯用宽宽大大却没那么长的竹笋壳,春天收集好了煮一煮晒干,一捆捆扎起来备用。
等到端午包粽子时再拿出来,重新煮水泡水,就这么三折两折,一个大大的三角粽就包好了。
这种粽子太扎实了,一个顶饱。今天可有好多个口味儿呢!
因而师傅又叫人在河滩的芦苇荡里收集了好多芦苇叶,提前煮好了备用——
这个他们就可以包四角粽或者别的模样了。
这么一来,包粽子的材料不一样,评比因此也就又分成两个。于是奖项增多,大家越发激情高涨了!
食堂里的人摩拳擦掌,院子里同样没闲着!
厂房的平顶、院子,很快也均匀整齐的铺满了绿油油的艾草,热气蒸腾之下,整个院子都是一股浓浓的艾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