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勤人员正用激光测距仪反复核对其折叠机翼的铰链强度,机械臂在接缝处喷涂新型稀土吸波涂层,紫灰色的光泽在强光下泛出蜂窝状的波纹。
002号原型机的尾钩格外醒目,钛合金材质在低温测试中结满霜花。
工程师们围着它争论不休:“陆基型的矢量喷管布局不适合舰载着舰冲击,必须加强起落架液压阻尼!”
有人指着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的模拟着舰画面,甲板剧烈起伏中,战机尾钩与阻拦索的碰撞火花四溅。
最引人注目的是003号原型机,它的机翼折叠机构完全展开后,翼面积比陆基型增大18%,机腹却突兀地裸露着未完工的武器舱。
“电磁弹射适配测试失败了三次!”
沈飞总师一把扯下布满数据的图纸,上面标注着触目惊心的红色警告:“前起落架牵引杆承压不足”。
歼-35在研发过程中有过数个不同版本的原型机,现在沈飞准备在其中挑选最合适的版本进行改造成为舰载版!
“抗腐蚀测试开始!”
003号被拖入盐雾实验室,模拟海洋环境的高浓度水汽瞬间吞没机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