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下雪,这在燕京着实有些罕见,十几甚至几十年遇不到一次。
彭林军装外套随意搭在椅背上,正在大屏幕上观看满载排水量十万吨的“鲁山号”核动力电磁弹射航空母舰设计图纸。
“反应堆舱室再后移5米,给电磁弹射器储能单元腾空间!”
彭林突然敲击键盘,三维模型瞬间剖开,露出舰体中部两个并排的舰载钠冷快堆。
他的红铅笔在图纸上圈出中子屏蔽层厚度参数:“堆芯功率提升到240兆瓦,足够支撑电磁弹射器每分钟3次的极限工况!”
身后,来自渤海造船厂的总工程师倒吸冷气:“彭总师,这比“辽神号”的蒸汽弹射效率高200%!”
“不够。”
彭林摇头,激光笔射向舰艏的电磁轨道阵列。
“我要的是让歼-35以35吨满载状态弹射,加速度必须压到5G以内!”
他调出流体力学模拟,蓝色粒子流在甲板风场中勾勒出战机离舰的完美轨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