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在常奉府所说的内容,此次在朝堂上,赵凌特意增加了一点:任何学术典籍,而非局限于儒家典籍。
这看似只是简短的一段话,却让整件事的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意味着,并非只有儒家门生才有机会参与此事,诸子百家、士族勋贵等各方势力,都能投身其中。
孔鲋和淳于越等儒家众人,自然也听出了其中的深意,但他们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进行反驳。
毕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众多勋贵皆在,若是只允许儒家做这件事,儒家恐怕瞬间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孔鲋和淳于越暗自揣测,觉得赵凌也是无奈之举。他们认为赵凌原本是想独尊儒家的,只是扶苏提出了不同意见,当着勋贵世家的面,赵凌不得不做出这样的调整。
甚至他们觉得,赵凌这样做还是在为儒家考虑。
如此“圣明”且照顾儒家的君主,他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忠心效命。
一旁的扶苏静静听着,心中微微一怔,看向赵凌的眼神也不禁发生了变化。
在扶苏看来,若是任由儒家一家独大,假以时日,百姓受了儒家的恩惠,乡里郡里的功德碑上都刻着儒家门生的名字,那么儒家的影响力将会急剧膨胀。
届时,朝堂上儒家提出的建议和做出的决定,赵凌必然需要慎重考量。
儒家虽不掌握兵权,可一旦其计划实施,便会掌控底层的舆论导向,甚至控制百姓。如此一来,郡县乡里的官员又该如何应对呢?
正如淳于越等人突然觉得扶苏不似之前那般亲近,扶苏此刻也对儒家有了新的看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