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弟子吴公在皇权面前都愿意妥协让步,儒家的门生又有什么不能退让的?
孔鲋离开常奉府后,赵凌找到了扶苏:“长安候,《万民典》编纂得如何了?”
在三川郡的时候,赵凌已经将儒家和法家融合的理念告知了冯瑜,扶苏如今也已经接受。
若是换作以前用刻刀在竹简上镌刻,工程量巨大,那进度肯定是极慢的。
有纸张和毛笔,编纂起来就简单了许多。
冯瑜和扶苏已经将基本的框架整理出来,只需要写出即可。
常奉府内聚集了诸子百家的能人,只要没有人添乱,编撰起来便是极快。
扶苏回道:“禀陛下,诸家典籍已经编撰得差不多了,若要全部完成,大概还需一月时间。”
赵凌点了点头:“甚好!不知长安候可愿入尚学宫为师?”
扶苏疑惑地望着赵凌,沉默良久,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陛下难道不担心本候结党营私,在学宫培植党羽?”
赵凌让扶苏在常奉府编纂《万民典》,这看似没有实权,跟兵权更是不挨边,但这种职位是可以培养自己的势力的。
让他去学宫为师,那就更离谱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