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侧面的暖阁偏殿内,气氛迥异。
燕王妃徐妙云(此刻洪武十三年的徐妙云),静静坐在窗边,天幕的光映着她沉静秀美的侧脸。
她看着天幕上朱棣安然入城、北平解围的画面,又想起之前城头血战的惊险,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她拉过身边还年幼、懵懂的长子朱高炽,轻轻抚摸着他的头顶,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郑重:
“炽儿,看到了吗?咱们母子此番能渡过死劫,全赖…全赖你景隆哥在城外‘照应’。这份恩情,你要记住。”
她刻意用了“照应”这个模糊却意味深长的词。年幼的朱高炽似懂非懂,但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
坐在一旁的晋王妃,看着天幕,又看看自己身边同样年幼、显得有些小聪明的晋王世子,若有所思。
她低声对身边的侍女感慨:“以前总觉得景隆那孩子浮夸,如今看来…能在如此凶险的局势下,做到这般地步,全身而退(指李景隆自己逃回德州)还…还送了燕王那么大一份‘家业’(指军资),这份‘本事’…啧啧,咱家小子以后,还真得学着点。”
她语气中,带着一种对李景隆“生存智慧”的叹服和一丝…让儿子效仿的暗示。
然而,在这表面还算平和的偏殿一角,太子继妃吕氏,却如同一座压抑的火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