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未想过,也绝不愿相信!自己倾注了全部心血、寄予了无限期望、视作江山万年基石的接班人,竟是被这如山般压下的、由他亲手制造的国事重担,活活累垮、压垮、耗死的!
废除宰相,集权于己,这柄他引以为傲、斩向权臣的双刃剑,最终竟狠狠斩在了他最珍视的爱子身上?!成了压垮大明储君的最后一根、也是最沉重的一根稻草?!
----
天幕画面流转,聚焦于永乐朝的文渊阁内。那七位正五品的翰林官,在堆积如山的奏章中伏案疾书,身影在巨大的权力机器前显得渺小,却又因手中那支能“票拟”意见的笔而隐现分量。解说音带着一丝洞悉世情的平缓:
“此内阁之设,实乃永乐皇帝两难之下的无奈之举。其一,陛下半生戎马倥偬,弓马娴熟,然于案牍劳形、繁剧政务,精力实有未逮。其二,太子朱高炽,虽天资聪颖,仁厚明睿,然体态丰硕,素有足疾,精力耐力远逊其伯父懿文太子朱标。永乐帝既不忍、亦不敢效法太祖高皇帝,将如山国事尽压于太子肩头,唯恐重蹈覆辙,再损国本!”
解说音微微一顿,陡然加重,如同无形的枷锁落下:
“然!太祖洪武十三年诏令‘永废丞相,权归六部’,祖训煌煌,如雷霆悬顶!纵使永乐帝雄才大略,亦不敢稍有违逆,复设宰相之位!此乃太祖铁律,触碰不得!”
这“触碰不得”四个字,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洪武十三年奉天殿内每个人的心坎上,也砸在朱元璋紧绷的神经上。
废除宰相,竟成了套在后世子孙头上的紧箍咒?连老四这样杀伐决断的狠角色,都只能绕着走,搞出个不伦不类的“内阁”?
殿内死寂,落针可闻。唯有朱元璋粗重的呼吸声,在压抑的空气中清晰可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