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1章 祖训废,太监出笼! (2 / 6)

作者:老张5592 最后更新:2025/7/10 6:13:55
        【盖因宣德帝在位,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内阁,历永乐、洪熙两朝,资望深重,权柄日隆。虽忠心可表,然皇权受制,宣宗深觉力不从心,朝政大权渐有旁落之忧。为制衡外朝,故需培植内廷亲信,以通消息,掌机要】

        看到这里,朱元璋胸膛剧烈的起伏竟奇异地平缓了几分。攥着扶手的手,缓缓松开,转而抚上了颌下花白的胡须。眼中的暴怒被一种深沉的、如同鹰隼审视猎物般的锐利所取代。

        “制衡……”他低声咀嚼着这两个字,目光扫过阶下那些垂首肃立、心思各异的文臣武将,最终落在那些身着青袍、品级不高的监察御史身上。

        “三杨……内阁……权柄日隆……”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询,“咱不是还有都察院吗?还有这遍布天下的十三道监察御史!他们的职责,不就是纠劾百官,风闻奏事,替天子盯着这些权臣吗?”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御史队列,那些年轻的、此刻噤若寒蝉的御史们下意识地将头埋得更低。

        “呵……”朱元璋忽然发出一声意义不明的轻笑,带着浓重的嘲讽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自己摇了摇头,“御史……御史也是文官啊。今日是七品小御史,焉知明日不是六部堂官?后日……焉知不会入那内阁,成为下一个‘三杨’?”

        他捻着胡须的手指微微用力,仿佛要捻碎某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指望他们跟皇帝一条心,去死命撕咬那些可能成为他们未来座师、同僚甚至顶头上司的内阁大佬?笑话!”

        阶下,以左都御史为首的几位言官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冷汗涔涔而下,却连大气都不敢喘。

        皇帝的话,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制度设计下潜藏的致命弱点——

        文官集团内部盘根错节的利益纽带,足以让任何监督机制在庞大的官僚惯性面前形同虚设!勋贵们则互相对视,眼中闪过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和隐秘的庆幸。

        天幕的金光并未因朱元璋的沉思而停滞,画面流转,时间跳到了幼主朱祁镇登基的正统初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