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的神道上,石像生依旧肃立,却再也等不来后世子孙浩浩荡荡的祭拜銮驾,只有山风呜咽,落叶萧萧。
享殿巍峨,金碧蒙尘,缭绕的香烟断绝,只剩下空寂的回响。
巨大的宝顶孤悬于钟山怀抱,在江南的烟雨迷蒙中,静默地面对着千山万水的阻隔。
而他的儿子(朱棣)、孙子(朱高炽)、重孙子(朱瞻基)……乃至后世流淌着他血脉的大明皇帝们,都将长眠于遥远的、寒冷的北京天寿山下!他们的陵寝彼此守望,环绕着朱棣的“长陵”,形成一个属于永乐帝系的、新的“祖宗之地”!而他朱元璋,大明太祖高皇帝,竟成了孤悬南都、无人问津的“前朝旧陵”!
“咱活着的时候,盼着儿孙绕膝,共享天伦……”朱元璋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死死捻着身上明黄龙袍的下摆,昂贵的绸缎在他巨大的指力下发出细微的呻吟,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
一股浓烈的、属于淮西老农的悲怆涌上心头,“死了……死了难道就落得个孤坟野鬼的下场?连个……连个清明时节给咱添把土、烧炷香的亲儿孙……都隔着千山万水?!”这念头带来的锥心之痛,远胜千军万马的冲杀!这是对他毕生奋斗、对血脉延续终极意义最残酷的嘲弄!
他猛地想起了自己亲自拟定、勒石刻碑、供奉于太庙的《皇明祖训》。那里面条条款款,事无巨细,从皇位继承到藩王规制,从官员任免到百姓教化,无不包罗,试图为后世子孙立下万世不易的规矩,确保朱家江山永固如铁桶!
他曾经是何等自信,以为这凝聚了他一生智慧与铁血手段的训示,足以让子孙奉若神明,不敢越雷池半步!
可天幕呢?天幕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他的脸上!
尸骨未寒!仅仅是尸骨未寒啊!他亲自选定的继承人,皇太孙朱允炆,就在齐泰、黄子澄那帮书生的撺掇下,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削藩的屠刀!将《皇明祖训》中关于藩王护卫、不得擅削的条款,视若无物!将他对儿孙的拳拳维护之心,踩在脚下!“忠”?在至高权力的诱惑和书生的“大义”面前,何其脆弱!何其可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