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起头,目光穿过天幕上弥漫的黄沙,仿佛看到了那片属于他的、洗刷耻辱与证明价值的终极战场!那渴望,比风沙更烈,比刀锋更锐!
就在平安心潮澎湃,目光灼灼地追随着天幕上北征大军那金戈铁马的雄壮场面,恨不得以身代之、一雪前耻之际,旁边那圈勋贵的议论声却如同苍蝇般嗡嗡作响,话题早已从国家大计滑向了市井八卦的泥潭。
“哎,我说老几位,”武定侯郭英咂摸着嘴,眼睛瞟着天幕,“瞧见没?咱们这位汉王殿下,这次北征,怕不是又要当急先锋、啃硬骨头了?三千营、神机营这两把最锋利的刀子,可都攥在他手里呢!”
长兴侯耿炳文,这位以善守著称的老将,捋了捋花白的胡子,接口道:“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永乐皇帝身边,除了这位亲儿子,还能信得过谁?太子爷(朱高炽)得在南京坐镇根本,长孙(朱瞻基)虽说在北京上一次在历练过,终究是嫩秧子,担不起前敌冲杀的重任。这冲锋陷阵、摧城拔寨的活儿,舍汉王其谁?”
这时,一个站在勋贵圈子边缘、身着青色御史袍服的官员,大概是新晋不久,急于融入这个顶级权贵圈子,忍不住插话道:“下官听闻,不是还有个新近崛起的名将张辅吗?就是那位在安南势如破竹,犁庭扫穴,生擒伪王,硬生生把安南打成了咱大明交趾布政司的那位!据说用兵如神,颇有韬略。陛下此次北征,怎不调他回来统兵?”
“张辅?”礼部侍郎钱大人闻言,捋了捋他那几根稀疏的山羊胡,脸上顿时浮现出一种掌握核心机密的优越感。
他微微侧身,刻意压低声音,却又能让周围几位听得清清楚楚:“他啊?哼,一时半会儿怕是回不来!安南那地方,刚打下来没几年,瘴疠遍地,土人反复无常,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没个狠角色坐镇,弹压不住!张辅这把快刀,就得死死钉在交趾那片烂泥塘里!轻易动不得!”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可思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
“不过话说回来,这张家……啧啧,祖坟上冒的青烟怕是有三丈高了吧?他爹张玉,不过是个前元降将,虽说跟着永乐皇帝在靖难里拼过命,死了追封个‘荣国公’,也算皇恩浩荡。可这张辅,就凭平定安南这一桩功劳,竟能得封‘英国公’!这爵位……嘿!”
第145章二征漠北2:平保儿的空想
他故意卖了个关子,环视一圈,等着别人发问。
果然,旁边一位新袭爵的、根基尚浅的少年侯爷好奇心被勾了起来,凑近问道:“钱大人,这‘英国公’……有何特别之处?听起来似乎比寻常国公更显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