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也不推辞,但还是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他拉着张文良小声说道,“我知道小工师傅不用给钱,他们大工师傅的工钱是怎么算的?”
张文良笑着解释,“一般有两种算法,常规面积的话,土墙屋包工60,砖瓦房包工80,又或者是按工计酬,石工一天2块钱,泥瓦工和木工一天1块8,来多少人、干多少天的活,就算多少账。
至于你这里,第一面积大,比人家的面积大了一倍多不说,还是两层楼,单单一个包工费,少说就要400块,再加上工艺更复杂,又是挖地窖,又是建厨房、餐厅,还要搞什么风雨廊。”
说到这里,他又忍不住吐槽,“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明明自己就会烧砖瓦,却放着砖瓦不用,偏偏要用茅草顶。你知道正宗工艺的茅草顶有多麻烦不?除了要结绳扎草,还要卡榫、用绳子固定,就连房顶铺梁也有讲究。
我刚才听木工组长汪师傅说,现在整个南湖公社,只有他大伯还会这门手艺,到时候还要把他老人家请过来,负责技术指导。这种铺好的茅草顶,能管20年不坏,20年后再重新铺草翻新就行。
所以后来有了砖瓦,就没人再用正宗的茅草顶,有钱的用砖瓦,没钱的都用普通茅草顶。也就是你古里古怪,难道是想装穷?”
陈凡张大嘴巴,随即咽了咽口水,说不出话来。
《建筑技术》这本书上,没有写装个茅草顶要那么麻烦啊?其实他就是看茅草顶好看,想体验一下“传统村居”而已。
说不定等哪天住腻了,就换成老式青瓦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