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0章 就找个机会 (1 / 7)

作者:狸猫换银子 最后更新:2025/7/10 5:55:12
        听到张文良的话,陈凡不禁哑然。

        坦白说,按照卢家湾人挖甲鱼的速度,现在还能挖到不少甲鱼,已经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这年头的人对肉的渴望,远远不是后世的人所能想象的。以前不会做也就算了,现在知道了怎么处理甲鱼,南湖公社的5个生产大队全部都行动起来,社员们有事没事就跑去挖甲鱼,这才有了上次赶集,几十家甲鱼肉摊子一起出摊的壮观景象。

        但是野生甲鱼再多也有限,在他们的无限度捕捉下,曾经在南湖公社各个沟渠里面一度泛滥的甲鱼,现在却难得一见踪影。

        那种10斤以上的大甲鱼更是想都别想,能有七八斤就算是大家伙。

        还好大部分人都知道“抓大放小”的打猎古训,以前是怕甲鱼吃鱼苗,连鱼塘里的巴掌大小甲鱼也不放过,现在学会了留一线,小甲鱼基本上都被放掉,区别只是从鱼塘放到远处的沟渠里面,等它们长大了再收割。

        从“猪都不吃”,到“保护性留种”,甲鱼的鱼生大起大落,也仅仅只用了两个多月而已。

        难怪以后本土的中华鳖被吃成了濒危物种,尤其是“斑鳖”,珍贵程度可以与熊猫相提并论,甚至犹有过之,最危险的时候仅剩几只。

        虽说农药化肥的滥用也占了很大的因素,但由于对甲鱼的追捧,人们上山入水地捉鳖,却是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最明显的对比就是青蛙,同样的生长环境,青蛙就只是“二级”,斑鳖却成了“一级”。

        由于本土鳖种的稀少,后世的甲鱼养殖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鳖种。

        比如从日本引进的“日本中华鳖”,因为与本土中华鳖最相似,就成了最大的养殖种类,还起了“日本中华鳖”的名字。其次便是从美国引进的珍珠鳖,另外还有泰国鳖、加拿大刺鳖、印度鳖、马来鳖。

        但是这些鳖种,无论是营养价值还是口感,都远远不能与本土中华鳖相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