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供销社门市部出来,陈凡骑着马,慢悠悠地往废品回收站走去。
之所以慢悠悠,是因为他在思考铆钉与电路板之间的关系。
要不说精神点高了,脑子就是好用,很多事情只要认真回想,都能回想起来。
而且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对电路板也不算外行,在学校里还玩过电子管和二极管老机器,这一仔细回想,还真让他想起来一些东西来。
铆钉,还确实是早期电路板必不可少的一种零配件,只是他以前没注意而已。
很早以前,PCB印刷电路技术还没有普及,四五十年代的电子管收音机,大部分都用搭棚条的方式焊接电路。
所谓的搭棚条,就是将一个个的电子元器件焊接在一块板材上,形成电路,如果把印刷电路板看做一个平面,那搭棚条就是立体的,用后世的眼光看,谁都不会认为那是个电路板。
其中将部分电子元器件的金属耳片固定在板上的零件,就是铆钉,作用相当于后来印刷电路板的焊点。
如果只是这样,还显示不出铆钉对电路板的重要性。
时间慢慢推移,到了60年代,晶体管开始逐渐取代电子管,成为收音机等电器的主流元器件,但是由于工艺还没有跟进,当时的电器制造技术,很多都是沿用电子管的组装方式,就连机芯都是按照电子管的机芯进行设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