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厂是这种态度,他也不奇怪。
正如巴老所说,目前绝大部分的电影工作者都将电影视为艺术载体,讲究的是思想性、社会性,不是让人凭白消遣的东西。
这种思想别说现在,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也是大行其道,要不然冯大炮也不会明明是当年的票房第一,却被体制内的同行集体忽视。
没别的,大家都瞧不上他。
要到张国师拍了《英雄》之后,国内开始有了所谓的“大片”,加上政策导向也开始对票房有了要求,商业电影才终于冒头。
后来直接扬眉吐气,电影好不好只看票房,艺术性反倒没多少人提起。
可现在还是“艺术先行”的时代,倒不是说没有商业片,也有,尤其是在《少林寺》上映之后,出现了一大堆的“武侠片”,什么《鸳鸯腿》、《铁砂掌》成群结队的出现,大有开武林大会的势头。
所以说,如果只是因为艺术,可能还有几分希望,但《道士下山》的故事里面,却有一个士兵念念不忘建道观……。
啧啧,真是难为了上影厂还费尽心思想理由,换成是别人的,恐怕人家领导能直接将书稿砸人脸上。
这是他们敢拍的吗?!
之前陈凡只担心艺术性会不会被挑刺,倒是忘了这一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