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丽缓缓点头,目光直愣愣地看着不远处的小山,“原来这么近啊?”
姜甜甜捧起茶杯喝了口水,笑着说道,“我听小凡说,这里以前是一片荒地,……”
她把这座小区的来历,当故事一样说了一遍,最后笑道,“就这么误打误撞,这里发展成了一片小区,还有好多配套的民生单位都在这里开了门市部。”
听完她的话,周亚丽双手撑着脸蛋,眯着眼睛若有所思。周家的主业中就有房地产开发,她对房地产自然也不陌生,回想陈凡的动作,这可是典型的商业地产开发案例啊。
选择一个群体作为市场目标,然后针对这个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地产产品定制,项目包括舒适的房产主体、吸引住户的民生配套、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商业中心……,然后以此作为卖点,针对其他群体售卖期房。
只要市场上还存在住房需求,这种模式就能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复制下去,直到市场饱和。
这里面的难点就在于第一批配套商业如何到位。
也是这套模式最核心的东西。陈凡是想办法撬动了几位老同志,通过他们的关系网,完成了第一步工作,后面的只要住户增加,每到一定的比例,相关单位就会同步增加门市部的数量。
如果放在美国的话,可能就需要动用钞能力了。老爸的贸易公司可以为小区提供一定数量的商业配套,包括小型社区超市,所以要解决的,主要还是医疗机构和学校资源。
当周亚丽把自己的脸撑出红印的时候,她脑子里已经形成一套房地产开发纲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