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相比整个大上海,这么些餐馆就有些不够看了。
还是要到84年以后,餐饮业才开始得以发展,然后到92年,全市酒菜业价格放开,餐饮业才进入快车道。
而那个时候,全市的酒菜馆总共也才有6565家,从业人员65117人。
哪像后世,某个网络平台上的餐饮店数量就超过20万家,虽然其中包括了咖啡店、茶餐厅、奶茶店等轻饮店,可这个数量差距着实有点大。
现在陈凡面前的这家小饭馆,一看门面,就知道是街道办食品公司的集体制小单位,缺点是地方小、品种单一,但也有优点,那就是人比较好相处、处事手段灵活,没有大饭馆那么多条条框框。
避开门口停好车,陈凡望着小店走过去。
一个三开间的房子,边上隔出一块地方做厨房,其他位置摆上桌椅。
比起路边的馄饨摊,格局几乎一模一样,无非就是多了间屋子,可以遮风避雨。
此时虽然还没到中午,却已经有不少客人在里面用餐,陈凡在门口打量一圈,默默给了个“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评价,到购票处买餐票。
“大碗米粉,加牛肉。”
营业员动作麻利,撕了一张票递给他,“这个鬼天气,吃碗牛肉粉,那才才叫舒服。大碗3两粮票,两毛八分钱,没粮票4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