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里面的伍千里回家,他的父母弟弟都住在船上,那就是疍家渔船。
(剧照,疍家渔船)
陈凡之前写过的一篇《疍家渔船》,讲的就是水上人家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抗战杀敌的故事,剧情大约跟《红高粱》差不多。
而渔船的规模大小也各不相同,小的就在船上搭个竹蓬,船身比普通小木船长一米多,里面铺上木板可以睡觉、拿掉木板就是生活空间,也就是陈凡屁股下的这条船。
稍大点的跟剧照里的差不多,船舱里面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可也就那样。最大的则和楼船一样,不仅分上下层,还有专门的厨房和厕所。
此外还有用木筏连成排的排筏,在排筏上建木屋,组成一个小村落。这种在老港片里面比较常见。
这种疍家渔船在北方就很罕见,原因很简单,除了楼船之外,这玩意儿没比茅草棚好到哪里去,基本没多少保暖性,长江以南还好一点,长江以北、冬天住在水上,会死人的!
可即便是在温暖的广东地区,过冬的时候,也得在船里烧一个小煤炉取暖,要不然真熬不过去。
像这样的水上人家,要到2018年左右才全部上岸。比如洪湖就是在2016年,提出“洪湖围网一亩不留,围网竹竿一根不剩,渔民全部上岸。”
还有广东西江水域的肇庆,也是在2018年,为这里最后207户渔民提供廉租房,解决了他们上岸居住的问题,之后疍家渔船才渐渐消失。
不过那是几十年后,至于现在,这样的渔船简直不要太多,长江两岸随便找个码头,都有成片的疍民聚集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