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生简章中只有一次机会,每个学员都可以来。
在完成首次面授之后,会有一次“结课考试”,从中会挑选一小部分优秀学员,进行第二次面授,算是“额外”奖励。
这部分优秀学员自然会成为函授班的活广告,为下一次招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且面授也不太麻烦。
就以省城文化宫的大礼堂为例子,那里一次性可以容纳两千人上课,10次大课就可以将所有学员的基础课程讲完,更别说还有几个地区分校可以分担。
所以综合各种情况之后,陈凡定下来的招生总数就是2万人。
连温州《文学青年》杂志社都能一次拖1万人,江南作协这么大的资源砸下去,还教不了两万?
甚至在陈凡的计划中,两万人只是开始,经过第一期教学之后,再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教学流程,日后还要再增加招生人数。
至于为什么招生简章上只有2000人?
陈凡捧着一本中国通史,头也不抬地说道,“当然是要给那些想报名的人紧迫感啊。你要是写招20000人,这么多的数量,还有几个人急着报名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