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整个江南省作协分会共有会员219人,除了陈凡之外,基本上都是十几年前入会的老人。
这些人自然有资格给那些文学青年做老师。
陈凡便根据何青生的建议,从中挑选一部分人,作为各个地区“分校”的老师。
其实就是和江南大学在云湖地区的函授点差不多,区别在于他们函授点的老师是本校派过去的,而作协函授中心的老师是从本地挑选。
这样一来,便能将本省的学员分割到各个地区,包括省城地区的,也由省城分会去负责,省函授中心就可以专心接待外省学员,有力地减轻老师的负担。
有了老师和教材,下一步需要解决的便是“教室”。
还好,因为是函授教学方式,不需要准备常驻教室,一个学程为一年,一年安排一两次面授课程足矣。
就算人数多,也可以分批进行,一个月分四次,一次拉500人,一年就能搞定两万多人,而且还有各个地区分会也可以用起来嘛。
到时候文化宫、省城大礼堂都可以借用。
再不行去江南大学、江南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也能借用大教室或礼堂,所以教室这个问题也好解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