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发表的“禁书”,却又很受大家欢迎的,便会以手抄本的方式流传。那时候也是手抄本最流行的时期,后来也有不少手抄本走出“地下”,被公开发行,甚至改编成电影。
可见其中确实有不少精品。当然,更多的还是“劣质产品”。
一阵轻笑声过后,一位女代表将烟头摁进烟灰缸,抬起头说道,“那就聊聊题材。”
她转着脖子看了一圈众人,“我想,去年第11期人民文学上的《班主任》大家应该都看过吧?”
见所有人都在点头,她便继续说道,“我觉得,这篇文章必将成为一种新题材的代表,他揭露了过去一段时间,对青少年的伤害,而这样的文章也最容易引起知青群体的共鸣。”
她说着看向何青生,“我们要不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创作方向?”
在座的都是作家,《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那就是必看书籍。
而《班主任》这篇文章发表之后,也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此时这位代表提出来,也引得众人纷纷讨论。
大家聊得是热火朝天,有人说可以这样写、有人却说这篇文章虽然从客观上反应了一定的真实情况,但是有失偏颇,基调有些灰暗。
何青生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我们当然要认真反思、坚决纠正,但是不能只站在一个群体的立场上,也应该从多方角度去进行思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