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框架以外,拉胡尔还有一系列小步骤可以实行,他把它们叫做“微观措施”。
拉胡尔认为,私人公司如果想在孟买获得回报,理应承担起相应的义务,譬如投资这座城市的市容美化工程。
《公民宪章》里也明确了当地政府对市民应尽的责任,因此双方皆可参照《宪章》来更好地沟通、协商。
但拉胡尔最最想要的还是一个“整体性的”孟买市规划,目前的规划远不能达标,这从要如何解决天桥问题上便可见一斑。
湿婆军在孟买造了五十五座天桥,想要分流人群、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
须知天桥只是交通信号灯上架起的简单通道,但听上去很了不得:天桥!
到底这些通道有没有改善孟买的交通,实在见仁见智。
五十五座天桥多位于城郊,而市中心已无新桥可造。所以在他看来,所谓天桥,不过是让你以更快的速度抵达下一个塞车路段而已。
在他看来孟买无法自治,也不懂随机应变。它曾建筑在纺织业之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需要重建在别的材料上,比如说信息。
上一代人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偌大城市,五百万工作岗位,竟要建立在抽象如信息这样的概念。那种不是能亲手握住的纸张,而是电脑屏幕上转瞬即逝的字符。
以工人为代表的人群还停留在十九世纪的思维模式,他们示威游行,严正抗议新经济体的入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