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家里有十石米,最多发十石米的粮票。若没米却印百石粮票,粮票立马变贱,米价必飞涨。准备金就是拴住印钞的绳子,让朝廷不能随便多印。”
“前朝滥发交钞,库无金银,百姓拿钞买不到东西,最后扛着钞票当柴烧。咱大明宝钞差不多就是同一条路子。”
朱元璋听的背脊发麻。
但是,他还是有诸多不解:“朝廷下令全部用宝钞,宝钞不就有价值了?”
“朝廷以为''严刑峻法''可替代经济规律?”马天冷笑,“浙商沉三贯私藏铜钱被凌迟后,整个江南的米价涨了三成,这不是信用,是恐惧!”
“每发一贯钞,库里存一钱银,百姓可随时兑银。”
“宝钞信用稳如泰山,商贾乐用,国库长安。”
“否则,朝廷强制实施,百姓会自发抵制,甚至以物易物。”
朱元璋后背的冷汗浸透了中衣。
因为当前大明宝钞,差不多遇到了这些问题。
他知道这里面肯定有原因,可整个朝廷,没人说的明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