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3章 高端论坛 (5 / 7)

作者:严七官 最后更新:2025/7/9 8:39:52
        下午两点,华盛顿会议中心东北侧芒特弗农广场附近的一栋大楼五楼,宋和平跟着安吉尔来到会场门口,保安循例做了详细的安全检查,自从双子塔事件后,美利坚本土各地的安检等级都提升到了最高。

        在出示了邀请函和身份ID后,俩人得以顺利进入会场。

        里面的会议刚刚开始,主持人和嘉宾正在入座。

        安吉尔带着宋和平找了个角落坐下,然后她小声道:“今天的论坛是兰德智库举办的,而赞助者里面就有一家老牌的游说公司BGR,晚上的酒会上,我可以介绍你和他们的CEO见个面。不过这种老牌的游说公司估计对你的身份会很敏感,所以关键不在于这里,而是这个会场里头的人,还有那几个嘉宾,看到坐在最左边的那位没有,那是军事委员会反恐事务小组的副组长,别看这家伙职务不高,但在海外反恐部署事务上说话很有分量……”

        安吉尔开始向宋和平一一科普在场关键人物的身份和作用,也为宋和平科普了一些美国政治游说的传统文化。

        “游说”的英文lobbying源自lobby,本意是大堂,后来变成动词,意指“设法就某一议题去影响政客或公职人员”。

        因为老美立国之初的政治家们决定将首都设在华盛顿,除了地理位置的考虑外,还希望政治中心远离经济中心以避免受到金融财团的干涉。

        那时代表许多地方利益的说客长途跋涉来到首都,租住在旅馆,然后到国会或政府部门的大堂等待要见的政客官员,向他们陈述各自的主张,希望政府采纳。

        其后这一类人越来越多,大堂就成为他们的“战场”,于是就用大堂来称呼此类行为,将职业说客称为lobbyist。

        在美国,吃说客这行饭的登记在册的人多达一万多名,他们每年收入中间值为106057美元,大有大做,小有小做。

        老美国内的游说公司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像BGR这种老牌游说公司,他们基本专攻国会,无论谁上台,国会对政策的左右都非常有效,所以专攻国会是最有持续性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