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牛犊子就没几个百姓家舍得卖的,它就像是一家中的一口,是劳力,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卖牛。
在猪与羊里面选择,确实需要做一做市场调查。
没办法,在大明王朝之前,比如宋朝,王公贵族,士绅大户推崇的是羊肉吃羊肉是有钱人的生活习惯。
当年有人说“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这就是说,三苏的文章背熟了,以后能高中,高中了就能吃羊肉,背不熟,就只能吃菜羹。
将羊肉与考中挂钩,本身就意味着羊肉是大户人家、权贵们家常菜。苏东坡喜欢吃猪肉,还写了《猪肉颂》,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之类的话。
搁宋时,权贵大户是不怎么吃猪肉的。元朝更不用说了,一辈子吃羊肉长大的民族,不把羊肉带过来自然是不算完的,羊肉依旧在元朝权贵菜谱中占据重要位置。
但在元末明初,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而发生改变的原因,是因为打架……
要知道宋代虽然憋屈,打的胜仗不多,但宋代不缺羊,那是因为辽、西夏在用羊来换取宋朝的各类物资。
辽甚至还想玩经济战,封锁羊出口来削弱宋朝,只是后来想了想,封锁的不过是权贵的嘴巴,貌似没多少效果,这才作罢。
元朝不缺羊肉,也是因为有牧场。
可轮到老朱了,转圈一看,完了,牧场还在元廷手里,王保保就在塞外啃羊肉呢,可偏偏这些羊,送不到大明手里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