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人才,比直接拿出结果更重要。
何况,顾正臣有的是时间,大明也有的是时间,不急于一时。
顾正臣确定了底火司的两大任务,又询问冶炼司郎中华孝顺等人,华孝顺直陈冶炼问题,高炉不够高,材料不够,温度不够,融化不充分,冶炼出的铁与钢容易锈蚀,使用年限低等。
冶炼的问题顾正臣并不在行,好在先辈在这方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灌钢法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普及开来,虽说这技术在宋代以前记录很少,但宋人却留下了宝贵的典籍,《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中都有介绍,大明冶炼匠人也精于此道。
倒是制造司的问题颇多,沈名二坦言:“经制造司内部讨论之后,一致认为,制造司最大的问题在于制造速度慢,制造品类少,炸膛问题多,射程不够远,杀伤不够大……”
顾正臣询问:“制造司打算制造火器品类有多少?”
沈名二不假思索:“二十七类。”
“多少?”
顾正臣有些错愕。
沈名二看着顾正臣的脸色,小心地说:“顾镇抚,二十七类少是少了一些,眼下制造司正在翻找宋时火器典籍,力争再增加十余个品类。”
顾正臣眯着眼看着沈名二:“都有哪些品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