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
以储君之位、以全天下为代价,来对冲“李泰”这个还看不出什么苗头的风险,未免有些神经质。
警惕风险是有益的,但不能过犹不及。
一旦过于敏感,就显得十分可笑、可惜、可悲了。
李明抿了抿嘴唇,反问:
“如果我关于李泰和李治的推测都是正确的,那除了逃到辽东,房相父还有什么代价更好的解决之道吗?”
房玄龄坦率地摇摇头:
“恐怕没有。”
这问题,他也在脑内推演了好几个日夜了。
结论是,小李的眼光确实够长远,要不是在东北一隅建立了自己的地盘,还真就陷入必死之局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