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拿汉末割据豪强并起,以至于互相征伐、民不聊生,最后导致五胡乱华,大家不论官民都没有好下场的历史教训,来规劝手下的文臣武将们。
规劝他们吃相好看一点,别明着和均田制对着干,撬大唐特色封建主义的墙角别撬得那么明目张胆,给老百姓、尤其是河北关中的百姓留口汤喝,云云。
作为文治榜上有名的贤明皇帝,他很早就意识到了“君”和“民”并不总是对立。
中间还隔着一个中间商“臣”。
很多时候,甚至国君和国民的立场是一致的,双方得共同应付中间商吃差价。
“君、臣、民本是一体,三方同舟共济、一体同心。非君臣联合以欺民,或臣上欺君下迫民也”——这句话是李世民常挂在嘴边的。
但是嘛,对于前任陛下的苦口婆心,“臣”这个中间阶级的反应出奇的一致——
已读不回。
毕竟贞观朝的官员们,多是门阀士族在朝廷中枢的代表,有些索性就是一族之长。
让他们抑制兼并、自己革自己的命,那和与虎谋皮有何不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