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安内先攘外
春日照耀在粟末水(松花江),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原高句丽故土、如今是大明的北方国境线上,星星点点地分布着低矮的房屋。
这些村落的布局高度相似,中心都是一间巨大的铁匠铺,民居像众星拱月一样环绕其中,用水管与铁匠铺的热水锅炉相连。
这是经过实践改造的第二代暖房,为了节省成本,户外的热水管道都用铅制成,只在入户的一端才改用铜制的原始散热片。
房屋半埋入土,建得尽可能低矮,窗户房门也都很小,墙壁则用泥土特别加厚,这都是为了保暖。
这里的居民有矿工、伐木工,也有猎户、参农等等,人数还是不少的。
为了充分利用东北腹地的巨大宝藏,同时缓解大明境内、尤其是平、营两州越来越庞大的人口压力,李明调动大批居民向北迁徙。
当然,和秦皇汉武用刀枪强逼人民实边不同,咱文明的大明采取的是“利诱”政策。
开荒者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共同建房、开垦、挖矿,大家统一组织、抱团取暖,增强对不利环境的风险抵御能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