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求严惩乱臣贼子李明,无缝转变为了赶紧为忠诚的辽东节度使提供支援。
反正动嘴皮子又不费力。
李世民对这些二皮脸也没有追究责任。
朝堂就是这样的,大臣要敢于下判断,不管正反都能扯出一大堆理由。
不能因为一两次判断错了,就惩罚大臣。
否则阻塞了言路,以后大臣们都不吱声了,你还怎么治国?
况且这次,岑文本他们对李明的质疑确实是有充足理由的。
一方面,李明这厮一直拖着不联系,显然是在打小算盘。
另一方面,张亮提供的情报,非常有误导性。
连李世民自己都忍不住怀疑自己的儿子,又怎么能挡得住朝臣们的怀疑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