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门外的老师一听,对这种天才的想法惊为天人。
他比学生们更懂,这种设想是很有机会实现的。
当灯丝发热时,钨原子被蒸发后向玻璃管壁方向移动,当接近玻璃管壁时,钨蒸气被冷却到大约800℃并和卤素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卤化钨。
卤化钨向玻璃管中央继续移动,又重新回到被氧化的灯丝上,由于卤化钨是一种很不稳定的化合物,其遇热后又会重新分解成卤素蒸气和钨,这样钨又在灯丝上沉积下来,弥补被蒸发掉的部分。
通过这种再生循环过程,灯丝的使用寿命不仅得到了大大延长,同时由于灯丝可以工作在更高温度下,从而得到了更高的亮度,更高的色温和更高的发光效率。
而且,作为老师,他想到的更多。
“啊!这样可行吗?”有同学质疑。
如果可以实现,这个想法,无疑是天才的想法,非常大胆。
“我感觉可以。”跟张燕同一组的同学兴奋道。
他们对电灯的了解比较深,也肯定更好理解。
“走,我们去实验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