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掩人耳目,周益民装模作样地骑上厂里弄来的三轮车往村外走去,先去四周逛一下,等时机差不多了,再将电线运回村里。
就这样,周益民在外面溜达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才将商店购买的电线给拿出来,放在三轮车的车斗上,随后又掏出一个纸箱。
纸箱里面装着的是电灯泡,一共有100个灯泡,不过瓦数比较低,只有15瓦而已,这两样加起来,一共花了周益民两百块钱左右。
这种灯泡属于改良过的。
之前张燕她们采纳了周益民的宝贵意见,搞出了差不多的灯泡,国家已经在大量生产。
所以,现在周益民掏出来也不会突兀。
众所周知,白炽灯靠钨丝制成的灯丝发热来产生光辐射,从而获得明亮的光芒。
灯丝工作温度往往高达3000℃,这样的温度也只有钨丝才能承受,但即便是极耐高温的钨丝也会微量蒸发并沉积到灯泡玻璃上,所以使用时间较长的灯泡也往往发黑。
为了使沉积下来的钨原子能在一个比较大的表面上弥散开,并创造良好的散热效果,白炽灯泡的形状都近乎鸭梨,看上去大腹便便的。为了解决钨丝在高温下氧化烧断的问题,灯泡内部都是真空。
灯丝看上去似乎只有两三厘米长,实际上它是一条螺旋形的钨丝,长度有一米多,只不过它太细,比头发丝还细得多,肉眼不易发觉而已。
白炽灯泡尾部有螺纹,可以拧在灯头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