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讲善根种子刹那灭、果俱有、恒随转,这恒随转很重要。它在第八识当中,没有得果报之前它就在阿赖耶识当中,这个金刚种子恒常的随顺阿赖耶识而转。而这个种子它绝对不会坏失,为什么?因为它性决定,它的体性是决定的。他受戒的时候,面对十法界有情无情所发的“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样的一个圆满的成佛的愿,那个种子,这个体性是决定的。不会因为到后来的破戒而有所破坏,不能破坏它——性决定。那么当然要待众缘,最后能够引自果,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因为你因地的时候所发的愿是“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那是无量无边的善因,所以引自果时候那是万德庄严。所以在佛法当中受戒,看那个意思很重要,非常重要。这个是说明种子的六种意义,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
(二)种子生因
好,我们看第二个,种子的生因。这以下我们再研究为什么有这些种子呢?那么它生起的因缘。这以下有两个说法:第一个是本有,第二个新熏。先看本有。
一、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处界,功能差别,名“本性住种”。
这个是本有的。说我们无量劫以来,第八的异熟识中,“法尔”,就是说这个不需要任何的因缘,本来如此。本来就有引生十法界的这些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蕴处界简单就是一个色法、一个心法,当然有杂染的,有清净的。就是有这些色心诸法的功能差别,叫本性住种。这当中当然《成唯识论》引出很多的引证,它引《无尽意经》,还有《瑜伽师地论》,它有很多的经论根据,在这些经论当中都有这个本性住种的一个证明。其次看新熏。
二、新熏——谓无始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名“习所成种”。
新熏就是说,无始劫来由于我们前七转识的这个善恶的现行。你身体的活动,嘴巴讲出一句话,内心的起心动念,身口意的造作,这个叫做现行。这个时候一现行,对阿赖耶识就有熏习,一种种子的功能,这叫习所成种,由熏习而所成就的。主张新熏的,在《摄大乘论》讲得特别得清楚,《摄论》似乎是比较强调新熏,《瑜伽师地论》强调于本有,这个地方有这样的差别。在《成唯识论》当中的十大论师,对于这个种子的生因有三种的说法,三种的看法。
第一个、净月论师,净月论师等的说法是认为“唯立本有”。说,根据《瑜伽师地论》和《无尽意经》的说法,唯独只有本有,这些无量无边的种子都是本有的。当然这样子,“唯立本有”有一点过失,就是否定了阿赖耶识受熏的功能,因为阿赖耶识明显受熏。那么你说它完全种子都是本有的,你起心动念就对阿赖耶识会有受熏,就会有一种新的熏习。所以你唯立本有,就会有一些不圆满的过失。对于阿赖耶识的受熏这个义理,就不互相随顺了,就互相矛盾了。这是第一个,净月论师是认为唯立本有,种子只有本有,就是只有本性住种。
第二个难陀论师,难陀论师等人“唯立新熏”。说无量无边的种子,都是要你身口的造作才有。这当中也有一些过失;如果这个种子只有新熏,有什么过失呢?说我们最初修行佛法,从有漏位到无漏位的时候,那个见道位。我们刚开始的智慧是在资粮位、加行位的时候,这个智慧叫加行智,就是靠闻思修。这个闻思修的智慧,在资粮位、加行位的时候,就是依止名言,带相观空,观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一切法都是因缘生,本性是空。我们第六意识,就要依止这个名言去观察一切法空,离开了这个名言的引导,这空的相貌在我们心中不能出现,不可以。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对空的理解都还是有漏,因为带相观空;真实的无漏的空义出现,那是不能有名言的,离一切相。
这当中就是说,我们在因地栽培的时候是有漏;最初那一念的相应,见道位的时候,无漏的智慧现前,这个无漏智慧是怎么来的呢?你在栽培因地的时候那是加行智,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都是有漏的,有漏的因怎么能够成就无漏的果呢?所以这个地方,护**师就反问,如果只有新熏,那么最初的那一个见道的无漏智慧就不能出现,因为你在因地的时候都是有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