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7 / 8)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前面的能藏、所藏都跟第八识有关;这个执藏,这第八识是被冤枉。怎么说呢?这个执藏的整个角色的扮演,第八识完全没有意见,这是发生在第七意识。我们看,说这个执藏的功能怎么出现呢?就无始以来,第七意识产生颠倒了。它去观察第八识的时候,那个明了心识的活动刹那刹那生灭,它恒常执著这个第八识为自内我。哦,原来第八识的明了性是不生不灭的,是恒常住、不变异的。说我们得到一个人的果报,阿赖耶识也不生不灭,它就是一个明了性,恒常地去观照这一切的根身器界;你变成一个恶鬼的果报,第八识也不生不灭。所以它就以这个第八识为常一的我。这个时候,第七意识的现行是能执藏,它是能执著,第八识是它所执著。

        不过这个地方,在《楞严经》蕅益大师讲出了很多话来为第八识辨解,说这件事情跟第八识没关系。第八识之所以变成我爱执藏,是第七意识有问题,不是说我用禅定把第八识给消灭。因为这个业力异熟的功能没有错,我今天把果报变现出来,没错嘛。是你要执著为我嘛,你要把那个我执去掉,不能够说是第八识有过失。第八识是刹那生刹那灭,由前七识熏习的。所以这个地方,第八识之所以扮演我爱执藏,这个跟第七识有关,它完全没有意见。

        “有此三义,故名此识为阿赖耶识。”因为有前面的能藏,所藏,我爱执藏,所以安立第八识叫做藏,藏识。它是一个仓库,能够收集无量无边的种子,也能够变现一期的果报,所以叫做藏,它有依止和执受义。“然义虽具三,而正取第三执藏义,名此识曰藏,即阿赖耶识,以我爱执藏过失重故。”虽然这个自相有三种义,但是主要的是以这个执藏为它的代表。

        我们一般讲阿赖耶识的自相是什么,就是我爱执藏,叫阿赖耶。为什么?因为我爱执藏过失特别重。就是我们有情众生在生命流转,主要的因素不是阿赖耶识的持种义,也不是受熏义,主要是我爱执藏才会流转。不过当然,这个我爱执藏是第七意识引生的,所以我们修行是破第七意识的我法二执,第八识才能转变,你不是破第八识。

        这以上,就是解释第八识的自相门。我们再看第二段,二、果相门。

        二、名异熟识者——由过去善恶业习成熟之力,所感无记果报总主。以此异熟识体,望前善恶业习,业习是因,此识是果也。

        这个是说明果相门。由于过去善恶的业习成熟之力,就是第八识能够把过去所累积的这些善恶业力的种子,加以成熟。成熟以后,它就能够招感这一期生命的无记果报,或者是到天上去变现了天的依正二报,庄严快乐;或者变现出地狱的刀山油锅,卑贱苦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因为第八识有成熟的力量,有成熟业习的力量。“以此异熟识体,望前善恶的业习,业习是因,此识是果。”说业习是因。阿赖耶识为什么会变现这个果报呢?这不是上帝的意思,是我们自己过去的善恶业习,因。阿赖耶识是个果,它变现了什么什么,这个是由因所招感的。

        我们再看《观心法要》,看它的果相。

        三、果相——此识能引三界四生五趣等善恶业的异熟果故,为有情众生异熟总报的果体,此约“异熟”之功能,为此识之果相。

        就是第八识能够引生三界四生五趣的异熟果,它是有情众生异熟的总报果体。不过这个当中,我们讲过,第八识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的感受,也没有名言。所以第八识变现果报的时候,它还是一个依他起性,没有名言、也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快乐痛苦一直要到第三能变才会出现,这个名言是第二能变就出现。在初能变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只是变现出一个天的果报,一个地狱的果报。但在这个初能变的过程当中,这个时候没有名言的,也没有苦恼、快乐的感受。到了第二的思量,就有名言;到第六意识,那就很多快乐,很多痛苦,当然也会继续造业。所以异熟总报果体是无记。此约异熟的功能为此识的果相,这个是讲果相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