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转依果——又是“安乐”。谓二自性,皆无逼恼,又能安乐诸有情故。二乘所得择灭无为,生空智品,惟永离烦恼障缚,无殊胜法故,但名“解脱身”。
讲这个身,佛陀的身有两个,一个是解脱身,有解脱烦恼的功能,一个是安乐身,他有安乐无量有情的功能。
大觉世尊,成就无上寂默法故,永寂二边,默契中道,名“大牟尼”。所得二果,永离二障,即名“法身”。所谓清净法界,四智菩提,五法为性,具足法报化三身体用差别不同,广如论释也。
甲二、“随文释义”竟
这个身的问题,唯识学说是一切法是万法唯识,但是这个心识在活动的时候,它会变现很多影像,就是它有一个依止处,这个就是身。这个身啊,就是所有无量无边有为法的一个依止处,这个身我们也可以简别一下。
说是,凡夫当然是有身啊,凡夫的心所依止的是一个业报身。就是我们这个色身,我们作不了主,可是我们这个色身要老病死,你一点办法都没有,谁作主呢?是业力作主,由业力所招感的身,叫业报身。阿罗汉是没有身的,从唯识的教法说阿罗汉的这个人消失掉了,他到偏空涅槃去了,灰身泯智了。
菩萨又出现了一个身,叫意生身。这个意,就是愿力。菩萨以这个愿力,招感了不思议的变易生死,从依止这个身,一方面成熟众生,一方面庄严净土,上求下化,积功累德,所以菩萨的身叫意生身。
佛的身就是法身,大功德法之所庄严,故名法身。这个法身的观念是很重要,就是所有的修习他利法门的过程当中,不管是净土宗,不管密宗,你要修本尊相应。比如说你念阿弥陀佛,印光大师、蕅益大师都很强调一个观念,你念阿弥陀佛,你要跟弥陀感应道交,一个重要的关键,你要相信佛陀是无所不在的,深信诸佛皆充满,佛陀没有灭度。虽然我们眼睛没有看到阿弥陀佛,我们耳朵也没有听到阿弥陀佛,十万亿佛土外,但是我们相信佛陀的法身是徧满一切的,他跟我们无时无刻在一起的。我们是假藉念佛的因缘在跟他感应道交,所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
“大牟尼名法”,牟尼,就是寂默,就是消灭空有二边而取中道的一个法身。这一点是我们对佛陀这念心的一个总称,就是清净的法身,摄持无量的功德,大功德法之所庄严,故名法身。
好,我们这个三十颂讲完,我们看第四十面,我们最后用一个偈颂来总持这个三十颂的内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