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11 / 12)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好,回到讲义来。这个地方是说明恒转如瀑流,把我们有漏位的第八识作一个总结。我们再看第十二科,阿罗汉位捨,前面是一个凡夫有漏的第八识,这是讲圣人转依以后的第八识,第八识是什么时候转依呢?阿罗汉位捨,阿赖耶的功能到阿罗汉的时候就消灭掉了。

        十二、云“阿罗汉位捨”者。烦恼断尽名阿罗汉。即声闻乘之第四果;缘觉乘之辟支佛果,永断俱生我执。大乘菩萨八地以上,永伏俱生我执,皆名为阿罗汉。尔时此第八识不復名阿赖耶,但名异熟及一切种。若至如来位中,并捨异熟识名,但名一切种识,亦名庵摩罗识,亦名大圆镜智相应心品也。

        先解释阿罗汉,什么是阿罗汉呢?烦恼断尽名阿罗汉,这个烦恼指的是三界的烦恼。阿罗汉有三义:杀贼、无生、应供。他把烦恼消灭了叫杀贼;无生是就着他的果报,就是说他没有再招感三界的因地了,叫无生;他堪受人天的供养,叫应供。这个地方的阿罗汉包括小乘大乘,都叫阿罗汉,三界烦恼断尽。就着小乘来说,声闻乘的第四果,或者缘觉乘的辟支佛果,永断俱生我执,叫阿罗汉。这个地方的永断俱生我执,这个地方主要是指无馀依涅槃的阿罗汉,住在无馀依涅槃。如果这个阿罗汉还是有馀依涅槃,他对于俱生我执只是调伏,没有断,他断了分别的我法二执,但是俱生我执要断的话,应该是入了无馀依涅槃以后。

        二、大乘菩萨八地以上,永伏俱生我执,皆名为阿罗汉。八地以上的菩萨,他把俱生我执消灭了,所以八地菩萨行菩萨道,他们捨身命是容易的,他的我爱执被消灭了。他可以为佛法、为众生牺牲生命在所不惜,对他来说是很简单,因为他没有我爱执。所以小乘的四果,大乘的八地都叫阿罗汉,是就着断俱生我执来安立的。尔时此第八识不復名阿赖耶,但名异熟识及一切种识。这个时候阿罗汉位捨,主要是捨阿赖耶识,异熟识和一切种识都在。若至如来位中,并捨异熟识名,但名一切种识,亦名庵摩罗识,亦名大圆镜智相应心品也。关于这一点,我们看附表八第十七面,补充说明:

        附表八——三位功能

        附表第八是说明三位功能。第八识的名称是一个功能受称,不像前六识是依根立名。我们在前面有漏位的时候,讲三相门,第八识有三种功能相貌,第一个是阿赖耶,第二个是异熟识,第三是一切种识。这三个识都有它转依的位次,先看第一个:

        一、我爱执藏现行位。

        我爱执藏是阿赖耶,恒转如瀑流。

        谓圣位菩萨七地以前、二乘有学及凡位一切异生,此位之第八识名“阿赖耶”。无始以来,为第七识爱执为“实我”、“实法”、“我执”永不断故。

        阿赖耶识的现行,就是阿赖耶识的活动范围是在菩萨七地之前,二乘的有学,一切凡夫。凡夫为什么叫异生呢?因为凡夫的生命有很多的差异,每一个人的烦恼障、业障、报障都不一样,烦恼也各式各样,罪业也各式各样,每一个人的果报的相貌也各式各样,所以叫异生。不像圣人,他们同入法性,有一个共同的家。这个时候的第八识名“阿赖耶”。无始以来,被第七识爱执为“实我”、“实法”、“我执”永不断故。所以阿赖耶的功能,这个地方我们要记住,阿赖耶的功能主要是依止我爱执建立的,都是恒转如瀑流。我们讲说生命的水流什么时候停止呢?我执断了以后,三界的水流就停止,就不再漂溺有情,他的现行位在菩萨的七地之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