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四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9 / 14)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但是重点是,您要赶快把您心中的蛇的影像拿掉,就是破徧计执,所以唯识的观法是破徧计执的。徧计本空,依他如幻。好,我们这个看实际的修行方法(《补充讲表》第三十八面):

        (二)正明“唯心识观”

        这个当中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的总说:

        一、总说

        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于念念间,悉应观察,随心所有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

        这个修唯心识观,用唯识的观法,我们可以分成坐中修,跟历缘对境修,先看坐中修:在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我们应该刚开始不要说一切时、一切处,刚开始您可以在一个佛堂当中,找一个阿兰若,一个寂静处,先修止,把心中的散乱心把它整理一下,让心达到明了寂静的相貌。

        这个时候您观察,知唯是心。说我们心中会出现很多很多的境界相,好人、坏人,亲属、冤家,这个境界是怎么有的?“知唯是心”。其实这些境界都是我心中的名言所安立的,离开我心中的名言,这些亲属、冤家都不可得。“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或者我们的心住在一个什么的境界,您都应该观察。勿令使心落入无记,或者是向外攀缘,而不自觉知。

        就是说,您应该知道,您心中出现一个蛇的影像,这个蛇的影像,知唯是心,是您自己安立出来,不是外在有一个蛇的影像,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对人事的认知,其实是自己的名言安立的,不是外在的真实的人事是这样子的相貌。我们已经看不到诸法的本来面目,我们被我们无始的名言给障碍住,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够突破自心的名言,我们就很难解脱无始的这个等流的业力,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要我们从这样的观察去突破,就是您所认知的一切境界,都是您心中的名言安立的。

        您在这样子的一个境中观察的时候,在念念之间,悉应观察,随心所有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我们这念心,想到一个我们的亲属,我们遇到我们好因缘的众生,我们会对这个众生安立很多好的名言,这个人非常地善良,非常有礼貌,非常慈悲。这个时候我们在缘这个境界的时候,因为这个境界他安立很好的名言,您内心感到一种温馨的感觉;当我们缘另外一个我们过去恶缘的众生,我们开始对这个众生安立不好的名言,这个人他胸量狭小,嫉忌心又重,瞋心又重,这个时候,我们出现的感受是一个负面的感受,这个境界在心中出现的时候很不舒服。

        到底谁给我们温馨的感觉?谁要给我们温馨呢?其实是您自己的心给您自己的,因为您对他安立了一个好的名言,这个名言让您温馨了;您对这个人安立了不好的名言,这个境界伤害您。但事实上,当我们把这两个众生,您把您心中的名言全部洗掉的时候,还他个本来面目的时候,这个一切法是个如的境界。所以您自己安立一个好的名言,让您自己产生一个好的感受,您自己安立一个不好的名言,让您产生一个压力的感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