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见。于诸谛理,颠倒推求,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
这个不正见,当然刚开始它一定是愚痴,它一定是对谛理的迷暗,但是迷暗他却没有去依止善知识,来作正确的引导。他自己依止自己的妄想去颠倒推求,经过长时间的推求,他也产生一种智慧,但是他这智慧是一种染慧,一个染污颠倒的智慧为它的体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当然您这种错误的知见,就会引生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当然是给我们痛苦的果报——招苦。
前面的烦恼叫做五钝使,不正见叫五利使。就是说前面的烦恼所造的罪业,它的过失相对来说是比较轻的,它使令我们堕落的力量是比较钝,而不正见所带动的业是比较勐利的,对堕落是比较勐利的叫五利使。我们也把不正见简单的解释一下,因为这也是很大的过失。
不正见有五个不正见,第一个是“萨伽耶见”。“萨伽耶”翻成中文叫“积聚”,这个积聚主要是就着五蕴当中执着有一个我,又叫“身见”、又叫“我见”,但是我们一般叫萨伽耶见,事实上就是身见跟我见。这个“萨伽耶见”跟“补特伽罗我见”不一样。补特伽罗是数取趣,是说流转的当中有一个我,那是约着一个执识的,就是相对的前生,您认为这个生命的变化当中执着有一个我,这个是补特伽罗我见;而萨伽耶见是约着今生,是横向的、是单单用今生,您就着今生的五蕴当中执着有一个我,这个是不太一样的。当然您在修我空观的时候都一样,您在照见五蕴皆空的时候,观察五蕴无我,您也可以破萨伽耶见,也可以破补特伽罗我见,不过这两个名词安立不一样而已。第一个是萨伽耶见,就是我见,当然这是总相,所有的邪见都跟这个有关系。
第二个是“边见”,这个边执见有两个,一个是断见、一个是常见。断见就是认为人死如灯灭,断灭就是生命只有今生,所以就及时行乐了,这叫断见。常见就是说我今生是个人,不管我造罪业、造善业,我下辈子还是个人,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这个是常见。人死为人,鸡死了以后就继续做鸡,这个就是常见。这个叫边见,断、常二见。
第三个叫“见取见”,见取见是说,“非果计果”,就是说色界跟无色界的禅定,那个明了的心性当中不是涅槃,但是您认为那就是一个涅槃的境界了,这个就是见取见,它不是真实的果,但是我们认为它是真实的果。
第四个是“戒禁取见”,这个禁是禁止的禁,这是“非因计因”,说外道看到牛死后升天就持牛戒,或者狗死后升天就持狗戒。这个牛的行为跟狗的行为不是生天的因,但是他认为这是得到安乐的因。不过,这个戒禁取见主要是外道的邪戒,我们对佛陀的正法的戒法的执着,这个不落入邪见的,这个戒禁取见是外道的邪戒。我们对于外道的邪戒,这种五蕴苦行的执着,这个就是戒禁取见所收摄的。而佛陀的戒法那是别解脱呀!就算您执着,起码是能够升到天上得到好名声的,还是离苦得乐的因。
第五“邪见”,这个邪见是“拨无因果”,说是外道修禅定,这禅定当中产生神通,他看到一个大富长者一生修善,临命终时生起瞋心,堕落到畜生道去了,他不知道这个因缘,他从禅定中出来就说:原来这世间上果然是没有因果的,造善不能成就可乐果报,造罪业也不会成就不可乐果报。您看,我明明看到某一个大富长者造了很多善业,临终的时候堕落到畜生道去了。他没有看到三世的因果,这个叫做邪见,拨无因果的法则。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这五个邪见,前面四个叫增益的邪见,就是说这个东西本来没有,您把它捏造出来,不管是身见、或者是边见、或者是见取见,就是您自己本来没有这个东西,您自己把它创造出来,把它增益了、把它增加了。而拨无因果,是属于减损见,就是因果法则本来是有的,您说它没有,您把它减损了。所以,这两个都没有看到诸法实相。一个把诸法的相貌增加了,一个把诸法的相貌减损了,这个叫做不正见。
这个《瑜伽师地论》上说:我们生起烦恼造罪业,过失比较轻,为什么呢?因为您有惭愧心。您虽然有贪瞋的烦恼在活动,但是您自己知道这样不好,这惭愧本身它就是在折损罪业。您依止邪见,在造罪业时是完全无惭无愧的,是尽情无障碍的在造罪业,那这过失力量就特别的勐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