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地是:“大法智云,含众德水。”他的心含摄无量无边的十波罗蜜的功德,所以他在利他的事业当中完全得大自在。不管是观察众生的根机,不管是摄受无量的法义,不管是上求下化,都得大自在。所以他得到业自在,他的身口意不管上求下化,都能够大自在,他已经即将要成佛了。法云地下面就是佛地。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初地:当然初地是转凡成圣。
第二个、五地:一至四其实这个菩萨还是偏重在自利的成分多,成就戒定慧,成就自利的功德。五地以上就是在修利他的功德。从利他当中去调伏自己的生灭相、染净相、增减相的执取。
第三个、八地:到八地又是一个关键,八地以后,他的功德就任运的成就了。菩萨不管他是精进、懈怠,他的功德是一直一直在进步,没有所谓的用功不用功的差别,他是无功用行现前。所以初地、五地、八地这三个是重点。
我们回到讲义来,这个地方讲到十地的菩萨,简单的说这十地的菩萨,他在自利方面跟利他方面,“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捨二麤重故,便证得转依”。
好,我们看第五的究竟位:
五、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菩提,出障圆明,能尽未来,化有情类,其相云何?
究竟位就是成佛。我们在学佛的时候总是想:学佛,那么什么是佛的境界?佛的内心跟我们有什么差别?我们看天亲菩萨怎么说:
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
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