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来说,牧场在北,草场在南,一年春秋两次转场。
对广大的大岁数匈奴人来说,他们将回到熟悉的父祖之地……相对于夏日清凉的云中四郡,太原、西河与上郡的夏季气温,对他们来说终究是有些炎热。
兽群从云中四郡迁入塞内,气候不适应,也会多滋生疫疾。
虽说塞内冬季相对温暖一些,的确值得人留恋;可现在汉军强势,自然是离的越远越好。
不仅是匈奴各部开始向北迁徙,三郡诸羌残余人口也开始驱赶兽群,向着朔方一带迁徙。
鲜卑、匈奴、诸羌、杂胡,赵基在划分牧场、草场时,肯定是选择相互重迭,彼此对立、间隔,仿佛方格子填色一样,不会让相同的两个色块当邻居。
除了这些,云中四郡此前只有使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两个常设营兵,再无其他常备野战军。
现在赵基则在云中四郡险要处重设塞障体系,直接从诸胡各部中摊派兵役。使用的还是老办法,不过更加细化。
普通兵役是塞障守关兵,进阶兵役是巡查射猎军,再高就能入选义从部队,有立功升爵授职后举家迁入北地三郡、雁门三郡或太原三郡的待遇。
诸胡有功义从自然不能埋没于塞外,给他们一个家庭迁入塞内的机会,自然能在短期内激发他们的作战积极性。
重新划分云中四郡的草场、牧场,是一件繁复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