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恩惊讶的发现,魔法飞弹这个经典模型,实际上却涉及到一个施法者的经典问题。
“弹道计算,或者说,法术模型离手的轨迹”
到了这个时候,黎恩早就没有那种“我丢法术就一定会命中”的诡异自信了。
现实之中施法和剑术对拼一样,也是命中才有伤害,打中要害才会轻易致命。
而法术模型离手之后,往往是根据其设计好的轨迹和模型推演自行运转,最直接的就包括“球型”、“圆锥”、“墙型(矩形)”、“三角锥(往往用在喷射)”、“箭型(破防和加速特化)”“环形(往往用来自我防护)”。
你要先捏出对应的法术模型,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让其离手自行运转,需要的不仅是塑形时的技巧和稳定性,还有对于其轨迹、模型变形趋势的推演和计算。
也是因此,在施法的咒文之中,往往会对其进行“规划”,比如说寒冰锥就有关于“圆锥”的描述论述,而魔法飞弹之中的“超小型飞弹(球型)形态”的描述也是简单明白到极限。
魔法飞弹是最简单最纯粹的力场魔法,也就是说刨除元素伤害后的魔力(转物伤)的硬伤害,其本身难度不高,反而是“弹道轨迹”、“模型稳定性(变形)”需求很高(对黎恩来说)。
这一路学下来,黎恩也意识到了,这些一环法术一个个也堆满了专业的理论和训练,且个个都要补一些不重合的分支知识。
比起实战效果,这低环法术,看起来更像是高级法术的学科基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