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对她接下来的论点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数学自古以来便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工具,它不依赖实物存在,却能触及自然的深层次规律,成为连接宇宙万物的纽带,而对时空的探究,是人类对于宇宙根本性质不懈的追问,而数学对时空理论而言,提供了一种精确的语言,以严格的逻辑构建起一座理解宇宙的桥梁……。”
沈又安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接下来她以时空理论的演进为主线,用经典物理时空观与数学模型来探讨时空的科学哲理,深入分析了数学结构和经典物理学在空间与时间上的连续性与变量,以数学表述论述相对论中的时空观,而最终引申出她的终极论题——集合论下的多重宇宙和平行宇宙。
这让越听越认真的裁判们纷纷露出感兴趣的表情。
要知道沈又安从拿到论题到开讲只有短短十分钟的时间,而她的论述引申广博、逻辑紧密,起承转合恰到好处,论点超前,就算拿去ScI,也绝对是一等一的优秀级论文。
结尾以集合论在多宇宙研究中的应用来探索不同宇宙的数学结构,宇宙基数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学概念,更是物理学中理解宇宙之间复杂关系的关键点,这一研究不仅增加了对于宇宙多样性的认识,而且也在开辟新的理解平行宇宙的可能。
“数学不断的推动物理学的边界,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理论的深入,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便能见证理论物理学一些最大的难题被解决,这将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数学的进步导致物理新发现,而物理的突破又反过来刺激数学的发展。”
哈特拜尔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知道,他输了。
沈又安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拿出这么一篇逻辑严谨的论述文,且鞭辟入里、紧扣主题又在结尾点题升华,完美到让人挑不出瑕疵,谁碰谁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