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母舍不得宾馆,就在学校的操场和放映厅来回走着,此时已经是深冬,零下四度。学校保安看不下去了,打开了放映厅的门,让赵母进去躺在椅子上凑合了一晚上。
身主去求房东,房东终于答应押一付一。晚上两个人一起拿着钥匙看房。毛坯的小房子里,没有家具,没有床,什么都没有。就因为如此,才那么便宜。身主返回学校,带来被褥垫子。两人把地拖干净后,在水泥地上睡了一夜。
次日,身主回到大学,在大学宿舍卫生间里,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30岁的生命。
在遗书中写着“知识难改变命运”。
死后其家属认为其自杀是因为校方问题、提出各种索赔,而大学则认为属学生自身问题,拒绝道歉和承认责任。
一时间社会上议论纷纷,是什么让一个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七年、又重新考入大学的女研究生,结束了生命?各种各样的议论铺天盖地,有指责学校冷血不让贫困学生家长住校的,有反思教育是否能改变命运的,还有硬是扯上南北漂、蚁族、地域歧视、财富差异等等。
最后赵母要求巨额赔偿未果,只得到了二万元的象征性丧葬费,回到了儿子身边,而身主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
任务要求:
1、不死。
2、摆脱贫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